微信公众号:建筑房地产法律评论

成功化解4000余万元工期质量反索赔风险,以仲裁和解方式一揽子解决纠纷

信息来源:建领城达所  时间:2025-02-12  作者:建领城达所

近期,上海建领城达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俞光洪律师、合伙人臧燕妮律师代理的某央企施工单位与某知名房地产企业建设工程合同纠纷仲裁案取得重大突破。通过专业策略与各方沟通,双方最终达成一揽子和解协议,在确定工程结算金额的同时,彻底化解客户面临的3000万元工期违约金及1000余万元质量扣款的反索赔风险,为其工程款回款提供坚实保障。

案涉项目采用固定总价计价模式,但因设计变更、材料调差及工程索赔等固定总价外是否应当调增结算金额的事项引发争议。因发包人(地产企业)履约能力持续恶化,委托人委托建领城达启动仲裁程序。仲裁过程中,发包人以工期延误及工程存在质量问题为由,最初主张违约金约1.9亿元,后调整为反请求4000余万元。

针对工期违约主张,我们系统梳理了工期顺延事由,并论证合同无效对违约金条款的适用限制,削弱对方请求权基础;针对对方主张的百余项质量问题扣款,我们逐项提交抗辩意见,并通过举证固定总价外增项涉及的签证单、工程联系单等核心证据,推动仲裁庭启动造价鉴定程序。

在造价鉴定阶段,我们依托前期成功保全对方名下600余套不动产的优势合理施加压力,促使对方主动申请中止鉴定并寻求和解。同时,基于对案件风险的预判,我们建议当事人把握时机推进谈判,避免鉴定结果的不确定性和反索赔风险。和解谈判过程中,我们主导起草了全部法律文件,并多次赴项目现场和通过线上方式参与协商谈判。围绕结算金额、付款条件、付款期限、案外第三人的权利义务设计等核心条款,我们根据谈判情况共对和解协议进行二十余轮修订,最终达成双方和仲裁庭均予认可的和解方案。

本案历经执行异议之诉、仲裁庭审、造价鉴定、案外第三人参与仲裁和解等多重程序,全面覆盖建设工程纠纷的典型争议点。建领城达凭借对工程索赔与反索赔机制的深刻理解,灵活运用诉讼(仲裁)与非讼手段,在关键时刻促成和解,既避免了冗长的司法(仲裁)程序,又最大限度保障了当事人权益,为同类案件提供了富有参考价值的解决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