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建筑房地产法律评论

建筑施工企业风险及防范初探

信息来源:  时间:2012-07-19  作者:杭州市建筑企业管理站 邵日建

近年来,随着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深入,建筑施工企业粗放型经营管理过程中的问题逐渐暴露,企业的发展和生存风险有所显露,需要广大建筑施工企业以及行业服务者、管理者共同探讨、分析这类风险的来源,提出规避或防范风险的有效措施,以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笔者依据多年来的工作实践,并结合施工企业近期发生的风险,对企业的经营和管理风险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以供参考。

一、近期发生的企业风险案例

1、某特级施工企业因企业内部管理不善,造成优秀的项目管理人员不断出走,而新进或留下的项目管理人员素质没有先前创业初期的优秀项目管理人员高。在同业竞争不断激烈的大环境下,在企业内部管理不善,企业制度又不完善的情况下,企业受到内、外双重压力,最终因个别项目承包人承包的项目没有利润或资金不到位、或参与大量资金赌博发生不能正常支付分包商工程款和材料、人工费的情况,由此引发其他项目的连锁反应,走到了资不抵债的地步,不得不进行企业重组。

2、某特级房建企业因工程结算管理不善,没有充分利用有利于施工企业的法律条款,致使个别项目竣工后高达近5000万元的工程款不能回收,给企业的继续发展带来了巨大压力。

3某一级施工企业由于公司经营管理不善,个别区域公司经理非法集资、非法侵占以及挪用企业巨额资金,导致大量的债权人到公司讨债,多地法院参与查封企业账户。在该分公司经理出逃的情况下,企业为应对大量债权人,致使公司资金流枯竭,无法继续开展经营活动;事后,经法院查实,企业已经资不抵债,企业不得不申请破产或重整。

4、某一级施工企业由于公司制度不健全,管理不善;企业主要负责人做人与处事原则不分。因在经营活动中给某工业企业提供1亿多元的债务担保,在某工业企业法人代表因经济问题出逃国外的情况下,背负巨额债务;致使某一级施工企业资不抵债,账户被查封,不能开展正常经营活动,同时影响到与某一级施工企业存在担保关系的多家建筑施工企业的正常经营。

二、企业风险来源分析

根据《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以及《建筑业企业资质等级标准》等法规设立的建筑施工企业是为建筑工程的施工提供服务的企业,企业生产对象是各种不同规模、大小、结构形式不一的建筑物,企业生产地域分散、流动性大,参与建筑物施工的管理人员、作业人员流动性大、管理难度大;同时,建筑施工企业作为轻资产企业,自有资产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占的比例不高,建设资金需要业主按“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约定及时支付,工程项目才能维持正常的施工和管理,才能按期完成项目的建设任务。建筑施工企业的特点决定其风险主要来源于企业管理和项目经营过程中。

(一)企业管理风险

1、企业的战略风险

企业发展战略是为了企业长远发展,抓住那些在一定时期内从全局上、长期内影响企业根本利益的战略性问题,研究它们的成因和演变规律,并制定相应的对策解决它们,从而保证企业健康、顺利发展的一种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企业战略是研究企业生存、全局、根本性和长远性的问题,企业在创立、发展过程中必须秉持正确的方向、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并寻求可长期坚守的发展道路。但由于我国建筑企业设立门槛不高,同业企业数量多,竞争激烈等因素的影响,部分企业在设立和发展过程中,往往没有战略,管理粗放,只关注企业的盲目发展,一味扩大规模;不关心企业的机制、体制建设,不关心企业的生存风险,造成一些企业出借资质承接业务,挂靠多接业务,不加选择盲目地承接业务,给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埋下了各种隐患和风险。

2、企业的经营风险

由于部分建筑企业存在“规模”情结,希望在一定的时期内做大企业规模,提升企业形象;但由于经济实力、管理力量以及企业制度建设跟不上,在承接工程业务过程中存在资金不足或管理力量配备不齐,需要得到银行的支持;但银行贷款需要提供实物抵押或其他企业的担保,而建筑企业轻资产的特点,实物资产不高,自然就选择了担保的办法。随着近年来,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深入,部分过剩产业或发展过快行业得到了一定的控制。其间,一些原管理不善或存在问题的企业逐渐暴露出各类经济纠纷或债务危机,部分无力处理的企业甚至出现法人代表出走的现象,影响到有相互经济担保关系的企业。随着债务危机的加剧,这些承受巨大债务影响的企业银行账户被查封,不仅影响到企业已经承建的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而且威胁到企业的生存,出现部分企业因无法承担巨额债务而停止运转、重组、破产的风险。

3、企业多元化经营风险

由于建筑施工企业数量多,同业竞争激励,一些企业在主业业务不足或认为主业利润不高的背景下,实施多元化经营,涉足房地产开发、矿产资源经营等其他业务,但因相关业务规模不大或没有核心竞争力,在宏观经济调控的大环境下,由于其他行业的经营不当,给建筑施工主营业务的发展造成了风险。

4、企业的管理风险

企业管理的风险主要来源于低价承接业务、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粗放、以包代管或者不加选择地承接工程,以及由此发生的合同纠纷、结算纠纷和项目赤字。将建筑工程施工作为主营业务的施工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如果1-2个项目发生少量赤字,还可以通过其他项目进行弥补,但如果出现多个项目或大量赤字,则将威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二)项目管理风险

1、项目经理授权不明的风险

建设工程施工管理的项目经理作为施工现场法人代表的委托人,企业来自于工程项目的风险首先是对项目经理的授权是否明确,是否按照企业的授权来进行管理。由于建筑施工企业的粗放式管理,工程业务的来源往往是多渠道的,对项目经理或项目承包人的管理往往难度较大,企业如没有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建立相应的、健全的管理制度,对工程项目以包代管,放任管理,将面临来自项目经理或承包人的巨大风险。

2、项目公章使用不当的风险

由于项目经理代表企业法人管理工程项目的施工,在施工过程中项目经理或项目部其他管理人员将面对外部建筑材料、设备供应单位,专业分包单位以及劳务作业单位发生大量的经济往来活动,在这些经济活动中发生的合同、协议等将可能使用项目部公章,从而关系到企业应该承担的债权债务。日常管理中往往发现因企业项目公章管理不善而承担大量不该承担的债务责任,有的甚至给企业带来巨大的风险。

三、企业风险防范探讨

(一)企业管理风险防范

建筑企业要成为百年老店,要在各种各样的竞争环境中生存下去,必须建立企业的风险防范机制,必须以制度管理企业。企业在各个发展阶段,可从以下方面防范风险。

1、明确发展战略

建筑企业在制定企业发展战略时,应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并结合从事的建筑施工行业进行市场细分,选择适合企业自有人力资源、市场资源的市场。在选择专业、行业时,应避免选择那些同业企业数量多、竞争激励的行业;选择一些有利于集中管理,有利于利用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施工的行业;选择一些国家鼓励度高、与国家宏观经济发展协调的行业。在企业发展战略管理过程中,要根据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内部资源配置情况,及时调整、不断改进。

2、健全管理制度

健全企业管理制度,并落实这些制度,是企业防范风险的有效途经。建筑施工企业要根据本企业的战略,以及本企业的现状和实际,制定各项管理制度;在制定制度的过程中应充分听取、征求企业各层次管理人员、经营人员、技术等人员的意见、建议,而不是为了管理部门的考核或有关体系的认证,照搬其他企业的制度。制定的制度应促进企业管理的规范,解决管理过程中的各类问题;制度应根据企业发展规模的不同、管理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调整或修改;制度应是指导企业管理的导则,企业内的各层次管理人员、各部门管理人员应执行制度,落实制度。企业在管理过程中,应避免有人可不遵守制度、不执行制度的现象发生,制度应大于总经理、大于企业法人。

(二)项目风险防范

1、发展信息化管理

近年来,建筑管理部门推行的信息化管理技术在部分管理规范、制度健全的企业中得到了较好的应用;对企业内部管理流程的再造起到了促进作用;对企业分布在各地的建设项目管理起到了统一管理平台的作用。但也有一些企业,面对信息化管理技术感到无法适应,觉得对企业管理不是起到帮助、促进的作用,而是增加了麻烦、增加的一些没有必要的工作,这些企业往往管理粗放,对项目的管理体系不够完善,对项目建设管理的基本情况掌握的要求不高;但是项目在施工管理过程中一旦发生各类纠纷、施工问题又往往不了解、难处理;等项目发生较大的事故、较大的经济纠纷以及一些违法、违规行为被有关部门处罚时,才发现为时已晚。信息化管理技术以及工程施工管理的新技术、新设备等是推动行业进步的有力手段;是推动企业管理规范、落实管理制度的有效措施;是有效防范企业风险的可行办法。建筑施工企业要根据本企业的特点和经营管理的实际,利用信息化管理技术有效防范管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类风险。

2、明确项目经理制授权

自我国推行项目管理以来,一些建筑企业为加快经营规模的扩展,采取了多条腿走路的方式,充分利用拥有承接工程项目建设任务人力资源承接项目施工业务,有的甚至采用挂靠经营的模式。在企业经营规模扩展的同时,部分企业放松对项目经理或项目承包人的管理,不按《项目管理规范》有关要求明确对项目经理或项目承包人的授权,出现项目承包人在项目施工过程中权限过大,有的可以自由决定工程款的收支,材料、设备的采购,以及项目施工资金的筹集和使用;一些企业在放松对项目承包的管理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企业风险,由此给广大施工企业提出了加强对项目经理或承包人管理的要求,提出了对其在项目管理中明确权限的要求。

3、规范项目公章使用

因建筑施工企业项目部公章或技术专用章使用管理不当而引发的经济纠纷案件,近年来一直是各级法院受理建筑工程施工纠纷案件的重点,也是企业防范风险的要点。规范项目部公章的使用,完善使用管理制度,经常性地检查项目部公章的使用情况,可有效规避企业风险。